1/03/2005

[社會] 在那些人們燒書的地方,人們最後也燒毀了人性

去德國旅遊的時候,在幾個大城或是小鎮的街道穿梭時,發現不少建築物或廣場邊釘著或大或小的銅牌,有的標誌著某位名人某某年住過這棟房子,而原來是猶太區的地方,那銅牌標誌著納粹迫害猶太人暴行的地點,提醒著人們省思過往黑暗的一面。

德國,真的是從小處時時注視著自己的歷史,無論是好是壞、是光明是黑暗。

底下這面銅牌,是我在德國中部大學城Göttingen的某個廣場邊拍攝的。



在那裡留學苦讀的友人YH,為我們解釋了這面銅牌的意義︰納粹上台掌權後不久,在1933年5月10日下令各地焚燒不符合納粹意識型態的書籍,Göttingen這個廣場正是七十幾年前將書聚集起來一把火燒掉的地點。

為了不讓後人忘記,銅牌上引用了十九世紀海涅(Heinrich Heine)的一段話︰「Dort, wo man Bücher verbrennt, verbrennt man am Ende auch Menschen.」,意思是「在那些人們燒書的地方,人們最後也燒毀了人性」。

看著銅牌,再回首凝視這個寂靜的廣場,蒼涼的歷史感由然而生。

而歷史的教訓是,愚蠢的事會反覆再來,人們心底暗藏的法西斯,會一代代繼承下來、伺機爆發開來。

2005年元旦,台灣上演了一場鬧劇︰「反智巨焰 焚書為祭:「2005年台中世貿世界書展」火燒書刊倒行逆施」,此時咀嚼著海涅那句話,不禁黯然。

道德人士果然如預料地揭開了他們「假分級、真禁書」的面目,他們是否真會一步步瘋狂下去,進而焚毀他們自己的人性?

至於反對「假分級」的一方,遲遲未能提出所謂「真分級」的主張,兀自大力揮舞著言論與表達自由的神聖大旗,底下卻暗藏著完全解放的激進情緒,已經將這場公共論辯的空間緊縮成非此即彼、正義對抗邪惡的傳統戲碼。

如果創作者與出版業者勇於從國家那裡奪下分級的權力,自行維護著分級的標準與程序,這種「真分級」未必會限縮言論與表達自由,卻可帶領眾人慢慢遠離國家的黑手與管制。

自治會帶來責任,會有公民團體之間彼此辛苦的價值折衝,但我認為這才是真正該採取的辦法。

我曾暗想,「真分級」之後,成年人的情慾空間可以比現在更解放、更多樣,也許那去日本打拼的台灣AV女優也能光榮歸鄉呀!


之前寫過關於此議題的文章︰
FUD:公共政策論辯中揮之不去的幽靈
出版品該怎麼分級?

沒有留言:

Google AdS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