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2004

[歷史] 數典忘祖?

最近教育部公佈的「普通高級中學歷史科課程綱要草案(必修課程)」,真是鬧的熱鬧非凡,本文不想贅述,不過想評論的人,應該先好好看過這個綱要草案,再來評論,免得失去焦點、流於情緒。(我在網路上看過有人說這是「四百年史」,不含原住民,真的是誤解過頭了)

這篇文章要談的,不是這個綱要中的第一冊台灣史的部份,而是第二冊的中國史,似乎仍是不脫中原史觀,還是王朝演替之下的正統敘述。

就算是將台灣史從中國史切割開來,這個綱要的中國史還是太過一元化,忽略了中國多元的異質性。

以移民來台灣的閩粵族群來說,中國的南方各省跟北方之間,有著明顯的歧異。

這篇「袁义达:中国汉族分“南”“北” 血缘大不同」指出,中國的南方與北方有顯著的遺傳基因的差異,這個遺傳差異,跟漢語不同語族的分布差異(請參考「汉语方言分布图汇集」)基本上是重疊的。

我一直很好奇,中國歷史早期的百越族哪裡去了,閩語、粵語與北方官話的巨大差異又是從何而來?

雍正六年上諭稱:「朕每引見大小臣工,凡陳奏履歷之時,惟有福建,廣東兩省之人仍係鄉音,不可通曉。夫伊等以見登仕籍之人,經赴部演禮之後,其敷奏對揚尚有 不可通之語,則赴任他省又安能於宣讀訓諭,審斷詞訟皆歷歷清楚,使小民共知而共解乎?官民上下語言不通,必致吏胥從中代為傳述,於是添飾假借,百弊叢生, 而事理之貽誤者多矣。……應令福建,廣東兩省督轉飭所屬各府,州,縣及教官,偏為傳示,多方教導,務 期語言明白,使人通曉,不得仍前習為鄉音。」


今天看到的這篇「语言接触与汉语南方方言的形成」,稍稍觸及了這一問題,雖然很多謎團還有待解開。

台獨人士常常被罵為「數典忘祖」,其實將漢人看成是單一族群,也算是某種「數典忘祖」,忘了我們的祖先之一:百越族。

“漢武帝世閩越反,滅之,徙其民于江淮間,虛其地。後有遁逃山谷者頗出,立為冶縣,屬會稽。

看到這一句「虛其地」,還真是慘酷不堪。


11月27日補記:

關於台灣人的血緣,林媽利的研究大概是最著名的:
從組織抗原推論閩南人及客家人,所謂「台灣人」的來源
林媽利教授演講

這篇「闽粤方言的不同文化特征」比較了廣東與福建在書面語的使用與中原正統心態上,有很大的不同。

如果真的只是少數北方漢人南下,卻帶來那麼強大的同化力量,這點讓我覺得很神奇,這也難怪中國的民族主義那麼仰賴共同的書面文化與歷史記憶了。

沒有留言:

Google AdS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