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2006

[社會] 關於族群對話的一些雜亂感想

上次寫的「不要抱薪救火」,blackjack給了一篇長回應,建議大家去他的blog看看,有排版有標重點,比較清楚:



我的回應也已寫在該文後頭,更早之前的回應我也早已主張,獨派要多去挖出已有的關於多元族群的正面說法啊!就跟我早期這篇文章所說的一樣,我尊重每個人看待事情的脈絡,如果彼此的脈絡不相應的話,或是太過誤讀,也不用徒費口舌、乾耗心神,一來一往地逐句逐段爭辯。

其實我是很懶的談什麼「本省」、「外省」問題,我之前也說過,談完身世之後,我更想知道的是,你支持的社會政策是什麼,因為政策的偏好是不受族群身分所決定的,甚至談談你支持統一、獨立還是維持現狀都可,統獨的選擇跟族群也不能完全對應啊。

我多少覺得儘是環繞著「族群」打轉,不走到社會政策該如何安排的辯論,多少是有點無效的對話,底下我想記錄下一些雜亂的想法,不是很成熟,也不是純粹就文論文的針鋒相對,請不要太認真看待啊!

一、如何批評一個群體?

其實我的文章是針對portnoy的對話呼喚而發的,就讓我用他的專業:「媒體」來舉個例。

我們常常罵媒體多爛多爛,記者多腦殘弱智,在這一片罵聲中,我們多少也會發現一些微弱的呼聲,替那些在白爛媒體中工作的認真記者抱不平,說這些大部分要歸咎於媒體高層、編輯或是經營環境。

那我們要怎樣批評媒體,而不汙名化記者?

把媒體、記者、高層,代換成「國民黨威權統治」、「外省人」、「統治集團」這三者,如何?怎麼樣的社會批評,可以不用「群體分類」呢?群體總不能一直細分下去,直到完全分化成每個個人吧?

就算是記者,也有好壞之分,如何罵擺爛的記者而不傷到認真的記者?

如果是稱呼問題,那麼給個建設性的提議如何?如果以後都用「外省權貴」來準確地批評,是否就沒問題了?各位看倌,你說呢?

我並不樂觀,而且我認為並不易找到精確的語言,就算是blackjack,在他罵民進黨的時候,那語氣有認真地區分民進黨中的差異性嗎?雖然他也提到陳水扁或是民進黨族群決議文中一些進步的觀念,但是一旦發狠罵起民進黨來的時候,老實說,跟獨派發狠罵起中國人、「外省人」也差不了多少,本質上都是一竿子打翻一群人。

二、已犯的罪和未犯的罪

我也知道,任何人聽到冒犯本身族群的語言,都會很不舒服,歧視或是沙文主義的態度,的確是該反省。但是我們要慶幸的是,台灣社會這種反省的聲音並不弱,否則我們早就像北愛爾蘭的族群衝突那樣,殺來殺去了,所以,網路上某些偏差的聲音,無須過於放大。

某方面來說,我也認同anarch說的要放下偏見,因為多少還是要警惕走向族群法西斯的危險,不過,說是「危險」,那就是「未犯之罪」,不要老是把族群衝突歸咎於「福佬本省人」,因為歷史上,實際犯過族群法西斯罪行的,最大宗的是國民黨啊,被打、被殺、被關,語言被壓制的,又是哪些族群?

其實要說「福佬本省人」掌權後,會犯下什麼族群法西斯的罪行,會訂出什麼法律來打壓少數族群,這其實有點危言聳聽,別說現今的國際環境不容許納粹那種罪行再現,光看這紅衫軍鬧了近把個月,各界一片「愛與非暴力」的呼聲,就知道要針對「族群血統」建立制度性的歧視,在台灣實在是件艱難的事。

(好的,也許有人要提對外勞、外籍新娘、同性戀族群的制度性歧視,這無關「福佬本省人」與「外省人」之間的法西斯指控,而是全體「台灣人」一致的排外心態。「台灣人」一詞,請見第三點感想)

不過,要說像美國五零年代麥卡錫主義那樣,一群少數族群的名人遭受白色恐怖,不是因為法律的制度性歧視,而是某種無言的社會排除默契,或是被無恥政客強逼表態效忠,在民主制度下,是有可能發生的,因此多少還是要警惕這種危險走向。

如果要求長治久安,獨派本身真的要更警醒「福佬沙文主義」的危險,然而反過來說,「福佬本省人」在台灣的多數地位,並不穩固,更別談對岸龐大的中國,是個很大的心理威脅,老實說,「福佬本省人」並沒有身為多數的泰然自若感啊。

還有,若要說「福佬本省人」可能利用台獨掌握國家權力,犯下什麼法西斯的「未犯之罪」,請拿出將心比心的同理心,獨派也很怕某些認同統一的「外省權貴」(務必注意,我是說「某些」,不是全部,感謝),結合紅色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權力,一樣犯下法西斯之罪,至於是什麼可能的「未犯之罪」,請自行看看這份名單

如果說有人揚言要對自己的家族「進行批鬥與剷除」,任何族群都會想組「義勇軍」來自保吧!欺負到這種程度,還不能大聲駁斥,還要怕「撕裂族群」,豈不是太隱忍了?

三、「台灣人」是什麼?

(這一段感想跟blackjack的文章無關,請明鑑)

對我來說,「台灣人」指的就是生活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是「公民」與「國民」的概念,「台灣人」並不光指「福佬本省人」,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概念一致地使用「台灣人」這個術語。

自從游錫堃說了「華裔台灣人」,然後趙剛又附和之後,我在網路上,又見到一群書唸太多的人,認為「台灣人」就是指「福佬本省人」,他們身為多元族群的後裔(指的是有客家、「外省」或原住民的血統),並不想自稱「台灣人」。

後來又冒出一件新聞,是愛滋中途之家被法官判決敗訴,這群人對這件新聞的討論,自然又是一陣撻伐「台灣人」怎樣冷血排除異己。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你在前一篇主張「台灣人」就是「福佬本省人」,那麼後一篇所謂冷血排除愛滋族群的「台灣人」,到底是住在台灣的所有國民或公民,還是「福佬本省人」?「台灣人」=「福佬本省人」在冷血排除愛滋族群?這是對「福佬本省人」的嚴重指控嗎?

更別說如果要依照趙剛那可笑的主張,難不成是在控訴「台灣人」=原住民在冷血排除愛滋族群?

其實,無論你愛不愛自稱「台灣人」,在日常生活討論社會問題的脈絡下,「台灣人」早已漸漸地慣常指涉住在台灣的所有國民或公民,而不僅僅只是「福佬本省人」,這個趨勢只會越來越明顯。

還有,我要再補充一下,我用「台灣人」來指稱住在台灣的所有國民或公民,並不完全是什麼「愛台灣」或是對台灣的認同,而是這已經是不得不然的現實慣用法了。

有興趣的話,讀讀把「Wikimedia Taiwan」命名為「中華民國維基媒體協會」這個討論串,那些力主要冠「中華民國」的人,若去國外開會,也是主張要叫「Taiwan」,去到北京開會,更是要叫「台灣」,請中國的人來台開會的話,還是要稱呼自己是「台灣」,這真的是有種很荒謬的感覺。外國友人不察之下,可能真的以為「中華民國」的英文翻譯就叫「Taiwan」了。

四、結語

這些感想就是很雜亂,沒什麼意義,我也說過了,沒有阻擋大家提自己家族生命史的意思,只是想說在提的過程中,不要又樹立一個敵對的族群稻草人來鞭笞,把對方冠上一個「不願理解」的大帽子,在我看來,這不是對話。

還有,我上面也已經表明,不可能找到精確的政治正確術語來討論族群問題,如果你對某些用語感到不滿,覺得是在貼標籤、戴帽子,我也只能請你包涵了,感謝。

1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或許可以考慮,有某些書讀太多的人,對於「台灣人」是否必須要是一種正面表稱,需要確定意涵,需要共同維護其中的意義這檔事,已經完全沒有興趣了。而這一點,不管是操作的掌權者,或質疑反對的書蟲,其實並沒有差別,也絕不是這兩種人認真地談起我們要如何使用「台灣人」這個辭彙。或許因為兩者的重點都不在這個問題上的關係。 

Posted by 瓦礫

匿名 提到...

無妨。

對我來說,搞清楚自己怎麼使用這個用語,然後一致地去使用它就好,我也不將它看成是什麼認同,或是需要維護填充意義什麼的。

不過我有點想知道,如果趙剛主張要稱呼原住民為「台灣人」,那他要怎麼對台灣社會進行分析呢,要用什麼詞來稱呼整個台灣的公民? 

Posted by blasts

匿名 提到...

趙剛嗎?就我看來,顯然他是毫無意願幫「台灣人」這詞設定一個固定意義給自己。等到某天他需要稱呼台灣全體公民,「台灣人」肯定也還是選擇之一。
有些人運用辭彙的方法,總是相對多於絕對。尤其是想要刻意表現出概念抽象性的時候。那也是他們自認與社會流行的意義有所不同的方法。 

Posted by 瓦礫

匿名 提到...

把「台灣人」這個稱呼還給原住民,早在游錫堃提「華裔台灣人」之前,我在台社季刊62期趙剛這篇「“多元文化”的修辭、政治和理論 」就有看到,我看他既然提了這麼多次,不像是來亂的。 

Posted by blasts

匿名 提到...

關於台灣人的定義,我傾向陳芳的說法 

 

Posted by 弱慢

匿名 提到...

可是還是有人認為「本土化」等於「去中國化」與「反全球化」,
並且不喜歡被稱為「台灣人」(見台北市政府的英文介紹手冊),
台灣人定義被狹窄化,不完全是福佬本省人或目前民進黨的責任。
至於陳芳明說反抗精神就是本土化,似乎也定義得太狹窄了。
他的說法是「進步」本土精神,是強調進步,而不是本土,
本土也有不進步的部分,難道就不是本土?
 

Posted by CHWu

匿名 提到...

CHWu,你提的問題真有趣。首先,是誰把台灣人的定義窄化了? 是誰要負起這個責任? 是獨派? 統派? 民進黨? 泛藍勢力? 這樣的提問法,有可能會導致雞生蛋,蛋生雞的無限循環,我傾向於換另ㄧ個方式問問題:基於哪ㄧ種(國族)論述上的需要,把台灣人的定義給窄化了? 也就是說,把"台灣人"放回論述形成的脈絡或語境裡,以探討"台灣人"這個概念是怎樣出現的,如此一來,比較容易釐清"台灣人"在哪種(或是誰的)論述裡採用了窄化的定義。

也可以這樣看陳芳明的論述,與其說陳芳明是在"進步化"本土論述,倒不如說他是在"擴大"本土化論述,連李敖都可以被稱做是本土的一部份來討論,我相信,對於把"台灣人"相對窄化的某些本土性社團來說,可能是很難接受的。

用了"進步"這個字,好像在暗示有些人是"退步"的,我倒不這麼認為,把陳芳明的論述看成是"擴大性、多元化的本土化路線"可能比較請楚。

 

Posted by 弱慢

匿名 提到...

把李敖當成本土化的一部份,恐怕李敖自己第一個就反對吧。
弱慢的說法,似乎說因為獨派或民進黨對於將臺灣人窄化,是具有利益的,因此應對此負責,有一點點不同意。我認為這毋寧是雙方激盪的結果,也難說外省籍政治人物絕無因而獲利。 

Posted by 老王

匿名 提到...

呵呵,我完全同意作者的看法.
至於你問到趙剛要怎麼稱呼台灣的公民,反正台社他們自有辦法創造一套敖口自己瞬間就忘的名詞.再不然,就稱中國民國人啊.
別忘了,我們有台灣社會學會,台灣經濟學會,台灣政治學會,可是有一個嫌台灣這個辭充滿意識形態霸權的'中華民國文化研究學會'.這至少表明,很多人還是無法把台灣像作者一樣當成單純指稱台灣公民的辭彙.
要說誰從台灣這個意函中得利,我想可以在電視上罵人'台客'的也是一部分吧.台灣如何被設定為一種作為負面對照的他者,這個歷史還在存續中.獲利的當然包括台灣民族主義的動員者,但也包括可以從這負面他者形象中獲利的.不談這段過程,直接跳到當代的族群統獨政治,或是如陳光興硬要把一切都拉回日據時代,正好掠過台灣族群政治最尖銳,最難解的一部份.

 

Posted by 方向歸零

匿名 提到...

這篇我覺得不錯﹍

不過第二點﹍那個結論,總覺得跟前面對不起來。尤其跟第二點第一段的結論。

  「如果說有人揚言要對自己的家族「進行批鬥與剷除」,任何族群都會想組「義勇軍」來自保吧!欺負到這種程度,還不能大聲駁斥,還要怕「撕裂族群」,豈不是太隱忍了?」
這邊。跟「網路上某些偏差的聲音,無須過於放大。」

  我是覺得,這一樣只是偏差言論(雖然後面的偏差心理亦須探討?),不論於網路上或不是網路上,都一樣,你在同一點裡也說了。

  「知道要針對「族群血統」建立制度性的歧視,在台灣實在是件艱難的事。」更遑論進行所謂批鬥更產除了。我是覺得這樣反而陷入與這種偏差言論的泥濘裡(不管是藍對綠或者綠對藍。),根本無須駁斥,因為那樣大家都知道是錯誤的。

  至於游錫堃,只是搬石頭打自己腳吧。政治語言操作太過,剝奪自己慎終追遠的正當性。

  『用「台灣人」來指稱住在台灣的所有國民或公民,並不完全是什麼「愛台灣」或是對台灣的認同,而是這已經是不得不然的現實慣用法了。』同意~ 

Posted by 喵。

匿名 提到...

  抱歉多按了一次﹍最後是,我剛剛不曉得逛到哪一篇﹍你好像說到,應該用政策支援之類的﹍來分類,那個,那個我覺得想法很好、很棒,但是現在就是只分顏色,不管政策(或者政策也要圖利自己、損害對方才行。)唉﹍ 

Posted by 喵。

Google AdS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