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2005

[社會] 令人憂慮的理論套用

看到一篇奇怪的評論:「令人憂慮的善意」。

裡頭引用哈伯馬斯「生活世界殖民化」的概念來評論的段落,我有點看不懂,因為據這篇「周遊:姚局長 你不要害偶啦」所言,單元劇、連續劇要不要分開評選的問題,相關人士已經跟新聞局溝通很久了,所以,正是新聞局已經「逐步地脫離了溝通的基礎,各種折衝協調的效能不再透過各種溝通行動來達成」,於是跳進來矯正的姚文智,也許陳君山該嘉許才是。當然,姚文智的干預,還不能算是「溝通行動」的回復,說到底還是一種權力干預。

不過,這次單元劇跟連續劇仍然混在一起,是僵化的新聞局官僚守舊的規定,打破這個,談不上是「對於公民自主性的干預與壓迫」吧!這個規定哪裡是公民用「溝通行動」自主審議出來的?

陳君山最後要政治人物「恪守依法行政的行政首要原則」,但是「依法行政」這個理由,常常是國家「以一種不願溝通的方式來進行這樣的一種系統性干預」,而且「生活世界」要去殖民化,光靠官員依法行政就行了嗎?哈伯馬斯會怎麼看「依法行政」、「程序正義」這些理由呢?哪位先進教教我吧!

陳君山這篇評論拿掉講哈伯馬斯的那兩段,直接跳到結論,接起來也很順啊,沒必要請神出巡吧!

3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謝謝你的解釋, 不然我還不會去仔細看他寫了哈伯瑪斯啥碗糕, 很久以來, 除非是學術文章, 不然我己經很少去看社禴或介紹文章理用了什麼理論了, 不過我覺得你的問題很有趣, 他的argument 不用套理論也可以說(而且這樣文章套的理論通常小則很片面, 大則跟本套錯),為什麼大家還是樂套不疲呢? 明明中時的讀者大都不是哈伯瑪斯的讀者啊 (這是一例, 被請的神和愛請神的知青也實在也太多了)... 在下的有個猜測, 我覺得這不是一個兩個寫手的問題, 是台灣一個文化現象, 我想是一個cultural capital的問題, 寫的人感覺有cultural capital,看的人只要看這一段似乎也得到哈伯瑪斯, 也有cultural capital, 至於Why Habermas? Which Habermas?-- Who cares?  

Posted by Freddy

匿名 提到...

哈哈!我看的時候也是有相同的感覺,引經據典不是不行,只是不知道引來做什麼的... 

Posted by Portnoy

匿名 提到...

最會引經據典的標準名人-胡忠信

過於依賴人名、書名的習慣,普遍存在台灣的學術論文
以及博、碩士生的畢業論文之中

但是,明明一句話可以表達自己的意思,卻要用好幾個名人的話
來證明自己是對的,不也是極度缺乏自信的表現嗎?

姚文智,做得好不好,大家可以公評,但是他敢做事
總比無膽之公務員好那麼一些吧 

Posted by 606

Google AdS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