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06

[社會] 「台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的爭議

教育部與教會的說法:


「台羅派」與「通用派」的論戰文章蒐集:

從教學現場來思考:

這個爭議真是很複雜啊,orz。

看了那麼多分別由教會羅馬字和通用拼音寫的文章,老實說,我其實很認同「通用派」的主張,因為我沒有學過以上任何一種標音系統,用通用拼音寫的福台語,我很容易就唸的出來,教會羅馬字真的是比較不直覺、不好學。

不過我也認同「台羅派」是比較符合語言學的,所以教育部這次確定採用「台灣羅馬拼音」,也不能說錯,我疑惑的是,用一套相容度高的標音系統來學習華語、客語、福台語和原住民語,這個目標是否被放棄了?

由教育部與教會的說法來看,他們是認為找不到一套通用的方式,然而,就算母語社團、教師支持採用台羅拼音,仔細讀讀他們的聲明,卻有點矛盾:
事實上,不論教羅、TLPA或整合後的台羅,均可以用來書寫原住民語、客語及台語。不僅如此,台羅系統和當今全世界均在使用的國際音標(IPA)相似度達九成上。


我在想,「台羅派」的人還是得要追求「通用派」的目標,盡量用相似度高的拼音系統來同時學習華語、客語、福台語和原住民語,如果要這樣做,教育部除了指定「台灣羅馬拼音」之外,還應該更進一步地廢棄原來的通用拼音,改用符合國際音標的方式(類似「威妥瑪式」?),來學習客語以及華語才是。

總之,如果「台羅派」太過本位主義,只想用「台灣羅馬拼音」來拼寫福台語,保存所謂優美典雅的「台語」,不肯去發展一套符合國際音標規範的華、客語「通用拼音」,也不想辦法找出一套相容「台灣羅馬拼音」的英語自然發音學習法,那麼長期看來,我想「通用派」應該還是會佔上風吧。

雖然教育部可以指定唯一的官方拼音版本,但是也沒說要禁止其他的民間版本,現實的情況就是,誰能滿足基層同時教學英語、華語、客語、台語和原住民語的需求,誰的拼音方案就會成為多數。鄭良偉在「針對英文學習需要和台灣母語特性 評四套華語拼音通用性」提到:
東亞漢字使用國文教權威的保守性格
東亞漢字使用國的文教權威都和政權結合,牽涉到既得利益的維持。中國的反切與韻圖之難,一向有天書之譽,可是聲韻學道統再難、再不合人情,誰想入門求法,誰就得一項一項學習,維護每條金科玉律。任何新系統就是再有道理,也很難有機會能登上大雅之堂。中國的文人社會一直到目睹日本教育普及、國力增強,戰勝俄帝與清朝,才有部分文教領導者提倡文字改革之議。漢字的文教權威在其他東亞國家也有相當的勢力。日本早在一千年就有標音文字假名的使用,韓國六百年前就有諺文的發明。但是在漢學傳統把持的文教局面下,都無法用在本國的正規教育。需要等到明治維新後從西方吸收現代文明理念:教育應該本國化、全民化,文字應該大眾化、簡單化,學者專家們才終於讓了步,採用假名或諺文做為本國正式的書面語的一部分。之外,也做為漢字發音的輔助系統。


拼音系統就是得追求簡單易學,除了要讓福佬人學習福台語,也要讓其他族群方便學習才是,這樣福台語才能跟華語一樣,成為台灣的通用語。

附註:
寫這篇的過程中,看到這篇「台湾语文发展的歧路是“母语化”,还是“孤岛化”?」,底下的回應頗有趣,記錄一下:
我们大陆方面应该不落人后,大陆闽南地区的闽南白话文运动要努力超越台湾,争回闽台文化源头和代表资格(代表资格已近旁落,源头资格正在虚化),也借此引导台湾母语运动向汉字书写系统发展。另外大陆在“闽南白话文运动”中毫无参与意识的话,以至不久的将来台湾人的方言母语水平普遍优秀,而大陆闽南民众却改口闽腔普通话,那么大陆也在无意中鼎力促成台湾“ 孤岛化 ”!“苏州人今曰都用汉字写普通话,并不是苏州人不爱苏州了,实在是用汉字写出来的苏州话,连苏州人也看不懂啊!”这里“苏州”可以换成“闽南”,等到台湾完善并繁荣了闽南语白话文(这是大陆无法阻止的必然成就!),而大陆闽南人却丝毫不解“台湾汉文”,那真是有愧于“闽南”二字啊!闽南文化断流了,闽南台湾于是断却天然的“脐带”了。从而大陆明为反对台湾“ 母 语 化 ”, 实际效果却是造成 台湾“ 孤 岛 化 ”!

6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路過,你這篇好多東西我看不懂。我也喜歡台語,但是我倒是覺得,寫漢文,用台語唸,會比較好,同時也減少轉換的困難。像報紙上有一種又有怪中文,又有音標符號,實在讓人覺得只是蛋頭學者跟種族狂熱者(這樣跟大中華主義者有啥不同呢?只是方向顏色相對立而已吧?)自爽用的。拿給許多人看,都覺得難以理解。拿一個世界上沒有其他地方使用的語言來,使自己看來偉大而獨特之前,只會先造成溝通困難。

  另外一種是,沒有統一漢文寫法,也容易造成混亂,這是我偶爾不小心闖進幾個所謂台文blog之後的感想。

  忽然想到的是,應該算題外,對岸姑且不論使用簡體字,使用漢語或羅馬拼音,以音標表音,英文能力也沒啥提昇。而日韓的例子﹍有待商榷。我比較覺得,這是想藉由轉換語文教育來獲取實質利益的人們,將教育普及、國力復興與語文轉換應扯在一起的假象,並想借此行使的鬥爭。

  最後是﹍目前連推動上都有問題,連政治上資源獲取都有問題,兩派還爭,還蠻有笑點的。跟政治果然相像,要是沒有藍色,大概綠色會自己內鬥到爆。

  待會繼續看看你的blog. good day. :) 

Posted by 喵。

inosen 提到...

請問你那神奇的引文框框是怎麼作的,我也想用看看。

blasts 提到...

在CSS裡頭設定blockquote的border屬性:
blockquote {
border:2px dashed #5588aa;
}

第一個2px是邊框的厚度,第二個dashed是邊框的樣式,有底下幾種可以選:
solid 直線
dotted 點線
dashed 虛線
double 雙線
groove 立體凹線
ridge 立體突線
inset 立體凹線方塊
outset 立體突出方塊

第三個#5588aa是顏色。

參考:邊框屬性設定

匿名 提到...

我覺得, 何不回歸到 POJ 他當初的歷史定位, 也就是閩南話的羅馬正字, 換言之, 他是一套語言的書寫系統.
書寫系統未必得同音標系統掛勾.
譬如, 英語國家, 就有音標系統, 以及文書系統並立, 在這邊我指的是美式的 KK 音標, 或者萬國音標.
因此, 反觀, 語言教學的觀點上, 思考不管是通用拼音或者漢語拼音也好, 都不是最佳的選擇. 不若, 趕快採用 IPA 作為音標系統, 並且擷取其中華語, 閩南語, 客語, 甚至是原住民的語言所干涉到子音或者母音的部分以教學之.
則學生, 才真可收學習一套音標系統, 而能學多種不同語言之效.
此時, 再開始學習 POJ, 亦非難事.

THK 提到...

搜尋網路文章,連到這裡來,發表一下意見。

基本上,您提到的一個觀念,個人認為有誤,也就是台羅跟華語客語不相容。事實上,我學客語,就是用舊有的羅馬字系統,一點也不會不相容。

華語也是如此,問題的癥結點在於,華語沒有濁音,因此長期把p等同於ㄆ,t等同於ㄊ,k等同於ㄎ。

其他可能不相容的地方,則是不同語言間彼此缺乏的發音(例如台語的濁音、華語的捲舌音),這個原本就需要加入不同的符號,用哪套系統皆然。

事實上,對於非華語來說,(ph,th,kh)對應ㄆㄊㄎ,(p,t,k)對應ㄅㄉㄍ,剩下的(b,d,g)則是對應華語沒有的濁音;這是一般台語羅馬字系統的方式,也是這些系統之所以比較「有系統」的原因。

至於英語的bdg,事實上其發音不等於ㄅㄉㄍ,台灣很多人會覺得通用比較通用,多半是因為從小由學校老師那邊,學到了錯誤的發音使然。但這又是另一個台灣英語教育的問題了。

匿名 提到...

教羅/PLTA都近似威妥瑪拼法,P=ㄅ,ph=ㄆ.

所以如果要相容,就得Mandarin與Hakka用威妥瑪,閩南ho-lo語用教羅或PLTA.

用ㄅㄆㄇ用了六十幾年,整整兩代,家長/幼稚園/小學/補習班/安親班都用同一套ㄅㄆㄇ,出版界五歲到十歲的讀物都有ㄅㄆㄇ,已經形成網路效應,轉換成本驚人,誰會放棄ㄅㄆㄇ ? 難道要再來一次建構式xx的新教法 ?

上次建構式數學 有遠見的家長叫孩子背九九乘法表  結果證明照舊方法的學生贏了

以後也會有家長自己教ㄅㄆㄇ  放心好了  年輕的阿公阿嬤都學過ㄅㄆㄇ  兩代六十幾年的約定俗成和海量的出版品  學校不教就由補習班教


合理的推測結果就是 :
Mandarin繼續用ㄅㄆㄇ,
Ho-lo語用教羅/TPLA, Hakka用通用.
English用 K.K.音標
一對一,不混用,一切照舊.


問題是,小三就學英文,同時又學教羅/TLPA,是否會混淆 ? 家長怎麼想 ?

Google AdS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