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2005

[Blog] 透明度、社群、隱私

蕃薯藤的「公民寫新聞」引發了一場倫理爭議

無獨有偶,正當美國的評論家,被發現拿了政府的錢為政府宣傳時,忽然又有媒體指出,去年美國大選初選時,有兩名blogger收了Howard Dean陣營為期四個月的錢,雖然這兩名blogger都在blog上揭露這件事,其中一位還暫時退出blog、投入競選陣營。

這下子共和與民主兩黨誰也不比誰清高,民主黨聘請的blogger固然自認清白,還是有許多爭議,請參考「Dean paid bloggers」這篇文章所述。

適用於blogger的倫理該寬該嚴,仍處於討論之中(參考這篇文章【1月24日補記:中譯】),要形成實際可遵循的成文規範,可能並不容易。

「We the Media」的作者Dan Gillmor最近在這篇文章中提出有助於blogger寫作好新聞的四個支柱:「thoroughness, accuracy, fairness and transparency」,仔細端詳Dan Gillmor的描述,這四個支柱除了有賴blogger的自我要求之外,網路社群的介入與支持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在transparency的要求中,financial conflicts of interest是最明確地被各方認為一定要揭露的,再來就是personal biases,還會有什麼要揭露的?Dan Gillmor寫下了耐人尋味的一句話:「Should journalists of all kinds be expected to make their lives open books? How open?」。

甫於哈佛召開的「Blogging, Journalism & Credibility」研討會中,有一篇論文提到,transparency只是建立credibility的第一步,後續仍有賴於blogger與閱讀他blog的網路社群不斷地對話,來找出可行的方式。(3月3日補記:民間記者的倫理

網路社群是型塑blog可信度的最大力量,然而,把這點指出來之後,留下的問題仍有待釐清。

首先,這樣的網路社群不會是大到整個網路社群,如果要像Dan Gillmor所說的,期待讀者可以幫你指正錯誤、補齊不足,那麼這樣的社群必須要對該blog的主題有一定的專業知識,還得期望這樣的社群是具有理性的反省力,免得有「群體極化」的危險。

再者,沒有transparency可言的匿名者留言,又該如何看待?又要怎麼檢驗他提出的指正?

最後,blogger要揭露個人資訊到何種程度?會不會跟個人隱私相衝突?當一個以筆名寫作的blogger,對私下認識他的人來說夠透明,但對從網路上闖進來的讀者來說,又要如何評估這個blogger的可信度?

主要只是給blogger私人社交圈內閱讀的blog,當文章被擴散傳播到圈外時,要不要、該不該揭露更多的個人資訊?還是這種半私人性的blog,必須被屏除於參與Grassroots Journalism的行列,只因為blogger不肯太過曝光?

蕃薯藤的「公民寫新聞」一下子把blogger提到關注嚴肅社會政治議題的最前沿,對台灣目前的blogger來說,恐怕是力有未逮。如果大部分的社運團體或NGO已經是活躍的blogger,可能參與狀況會比較改善。

然而對我來說,並不是只有嚴肅的社會政治議題才算是新聞,每家主流報紙刊載的也不僅限於此,在書籍、電影、音樂、運動、遊戲、消費產品、旅遊,以及網路科技、數位文化的報導上,網路所提供的資訊並不會相距主流媒體太遠,在即時性上更有過之。

就算是社會政治議題,也可以關注每個人日常生活周遭所遇到的事,正如jeph在『公民的「民」和新聞的「聞」』所提的個人見聞的重要性,除了吃喝玩樂的個人見聞外,許多公共政策會直接作用在個人身上,比如南陽街的禁停機車政策、信義區的機車收費政策,這些都有可能會被blogger所見聞而被記錄下來。

所以,半私人性的blog還是會有可供傳述的見聞,當這樣的見聞被公開散播時,要靠什麼來建立起這個見聞的可信度?更多的blogger隱私還是其他什麼有的沒的?而且這樣的blog,有可能會是台灣blogosphere的最大一群。

無法只是設想一種僅是少數幾個blogger撐起來的「公民新聞」,這些blogger夠透明、夠公開、夠公正,這跟「網路名家」有什麼不同?又離所謂的草根、公眾有多遠?


補記:
半私人性的blog,blogger的可信度是由他身處的社交圈來認可,而這整個社交圈中的blog互相之間的串連,一個社交圈會掛上另一個社交圈,這樣擴散出去的漣漪,是否能被視為是blogger可信度的某種間接背書,而工頭所提的「公民編輯」選出來的聯播文章,也許是另一種可信度的評估方式。

補記:
另一篇扼要詳實的報導:When Bloggers Make News


附註:
自從寫下「又有影響力又能賺錢」這一篇後,我就把留言關閉了,在關閉之前我的blog也沒有任何一篇留言,但在這之後,圈外的讀者似乎變多了,因此我在思考留言對blog的真正功能是什麼?

社群互動對blog有絕對好處,而風險則是keso在這篇骂并被骂着提到的風氣,當網路罵戰一開啟,似乎也就只好忍受了。

重開留言功能,歡迎有話直說。

沒有留言:

Google AdS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