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2005

[社會] 開放、分享與討論

看到這篇「Amazon.com的分享哲學」,文末一句話讓我笑了出來:

換句話說,藉著對外分享公司資料,甚至分享銷售工具和合理的部分利潤,亞馬遜已經成功地將「程式設計師次文化圈」(長期抱持反商情結和受迫害妄想症),扭轉成網路世界新福音的源泉,更別提會為亞馬遜的賣書生意,帶來積沙成塔的效果。


原文在此:Amazon: Giving Away the Store

想起前陣子,某位朋友在MSN上詢問我,對他工作的公司想將某套程式open source,以招徠更多開發者撰寫附加功能的想法,難處在於公司對該程式的控制,與吸引外來工程師參與的動力如何平衡,反商的心態,也是討論中提到的一環。

不管怎樣,謹慎地開放、適度地分享的作法,是有好處的,未來會看到更多的例子出現。

不再激烈的反商,倫理消費或是反皮草,我想都是訴諸每個人心底對商業行為不要那麼邪惡(Don't be evil)的小小期許。

然而,「文化、社運工作者次文化圈」畢竟存在著那種「長期抱持反商情結和受迫害妄想症」的習性,有一陣子,有點擔心自己寫的論述不夠究竟,通不過「左派標準檢驗局」的查驗,畢竟作自己是很難的,書寫政治議題更是有種異樣的窒息感。

台灣似乎不存在「開放討論」的文化,也不擅長處理社群內的異議,更別提分清楚「建設性批評」和「指控」之間的差別。這些弊病我也常犯,寫這個blog的動力之一,就是想看看可不可以邊寫邊矯正過來。

「邊作邊討論」的開放氣氛更要小心維護,沒經過充分討論就去做的,必然會有缺失,但是既然是邊作邊討論,代表剛開始的做法,必定有所錯誤,而中途提出來的檢討與意見,也必然是粗糙不全的,有賴大家互相指正。open source的開放與社群參與,正是奠基在「邊作邊討論」上面。

先做再說、錯了就討論、修正後再去做,怎麼讓「邊作邊討論」成為建設性循環,才是該努力維護的。在一旁譏笑別人討論的熱情,說些高調的「言行一致」的道德評判,認為只要悶頭去做,毋需大聲討論,「真金不怕火煉」的想法,實在可以休矣,不是這時代的開放精神所該擁有的倫理。

6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看了十分滿足並開心的文章。 

Posted by 工頭

匿名 提到...

實在是太心有戚戚焉了。而且會心一笑。(.....) 

Posted by 革命少女

匿名 提到...

blasts君,恭喜你順利通過本局檢驗,特此週知。 

Posted by 左派標準檢驗局歐洲支部英格蘭小組

匿名 提到...

感謝支持,各位,這篇是寫來為自己壯膽的。 

Posted by blasts

匿名 提到...

對於閣下的意見,我們是完全支持的。至於「膽」的問題,建議可以吃些波菜羊肝湯。 

Posted by 中國廚藝學校北英格蘭分校

匿名 提到...

好文哦~ 

Posted by charlesc

Google AdSense